前几日,2022年冬奥会主办城市揭晓。北京获批,陈给“中国品牌”在国际品牌战略上的又一次成功运作。
这次,中国为什么又要申办“冬奥会”呢。那么,我们看下2008年的奥运会给中国的带来了影响。
曾经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向外界透露,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北京坐下来盘点收支时,会发现自己挣了1.3亿元人民币。
同时,曾还有数据显示:申办成功后的7年间,北京奥运会每年拉动北京经济增长1至2个百分点,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3至0.4个百分点。
这么大的经济影响力和推动作用,对那个国家和城市都具有诱惑力。这次,北京和张家口也耗巨资组建团队,其中杨澜、姚明、杨阳等国际上有名的中国人也鼎力相助,挥洒冬奥会申办的征途上。
尽管,2022年冬奥会如果获批成功,举办地在张家口和北京,对于我们山东、东北、河南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农业大省没有实质的关联。
那我们为什么还乐呵呵的关注着冬奥会申办的每一条新闻呢。
当然,除了我们是中国人。或许,我们还会有心里乐开花的事情吧。是什么,你们想想就知道了。
话题说回来,我们今天要说的北京申冬奥会成功对中国农业、农业化肥企业有什么影响呢?
如果北京成为冬奥会主办城市,将会有几十万人在北京和张家口这2个城市集聚。单单这几十万人吃饭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不错的生意。
东北大米、山东大蒜、阳澄湖大闸蟹、盱眙龙虾及海鲜产品、大兴西瓜、烟台栖霞苹果........全国优势的农产品将会摆在冬奥会的餐桌上。
之前有报道:北京2008奥运会的水果蔬菜需求量将达到5000吨,有关部门已经开发出300多个品种,北京已经初步有18家农产品企业进入奥运蔬菜水果生产基地名录。
这么大的需求,想想这都醉了。
如果北京市冬奥会主办城市的话,中国的农产品滞销的事件也会随之减少吧。如果,哪个地方出现蔬菜、水果滞销的话,经过检测后,都可以直接配送给冬奥会组委会了或者农产品电商平台。
但,可但是,至少我们能成为冬奥组委会农产品入选名单里吧。
曾在2008年,获得“奥运推荐果品”称号的果品,除北京的葡萄、板栗、苹果等,还有广东、海南等地的木瓜、荔枝、芒果等。这些被推荐果品是由北京市果树产业协会与北京奥组委等单位,按照奥运食品要求,经过专家品赏,从各地推荐的果品中筛选出来的。
或许,这些地方的水果种植大户又在偷着乐。
2008年奥运会,对蔬菜蔬果有严格管控,农产品选择的标准化限制农产品农药化肥的使用剂量。对各地全面实施了生产基地“五定”和“四有”的管理措施,即定责任人、定监管人、定投入品来源、定生产措施、定管理规范,有标准、有检测、有标识、有组织。特别是对奥运农产品供应基地实施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从生产源头上确保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部抽调专门干部,集中办公,加强系统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监管。
曾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就有农业部负责人指出:确保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北京市场点对点无缝对接,确保农产品数量充足、质量安全,万无一失地推进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及马流感等马属动物疫病防控等相关工作。同时,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全面提升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水平。
因此,农药或化肥超标的农产品将会被抛弃。农产品供应基地也将会严格按照奥组委和国家的指标使用农药、化肥。
或者有机农产品会活得青睐。有机农产品春天业来了。。。。
这么一笔大生意,农药、化肥企业不会轻易放弃。那我们要做怎么办呢?笔者认为:一是更新新设备、加大科技的应用。更换掉传统的设备,引进高科技人才和先进的技术,生产出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药、肥料系列产品。二是企业转型,转型做什么。做服务,做农资服务、做植保服务。通过设计安全的植保方案,为冬奥会农产品供应基地开展植保服务。
这些倒逼的行为,让农资企业有转型的噱头。或许,是件好事情。